交通运输部标准、计量及质量研究项目“潜水员潜水后安全搭乘飞行器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2-348-203-060)于2014年6月13日在南通通过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主持的验收(评审)工作。该项目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深圳市杉叶实业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南通大学和深圳市人民医院组成的项目小组共同承担。项目总结了国内外潜水员潜水后飞行要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行业需求情况,找出了国内外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潜水后飞行要求的分类方法,优化了飞行高度的划分和细分了飞行前地面间隔时间。同时,还制定了一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潜水员潜水后飞行要求》,涵盖了分类方法、高度划分和间隔时间细分等具体要求,并已于2014年4月15日发布,标准编号JT/T 909-2014。该标准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其中将不减压潜水再分为飞行前12小时内高气压暴露总时间不超过1小时和超过1小时及多次或多天不减压潜水,将减压病分为I型和II型,分别给出了飞行要求,在现行的国际先进标准中还无这一细分,具有较大的创新性。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潜水员潜水后安全搭乘飞行器标准研究》研究报告和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潜水员潜水后飞行要求》两项,它填补了我国潜水员潜水后飞行要求研究和飞行要求标准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于现场发生伤害或潜水疾病的潜水员及时、安全后送,减少潜水事故发生率,降低潜水事故等级,保障潜水员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