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合作伙伴安全生产交流会,杉叶公司在会上荣膺“安全作业承包商”奖。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中海油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为其长期服务的承包商共4000多家,其中优选级承包商39家、核心级承包商17家,公司凭借2018年度“海洋石油111”坞修项目前期技术咨询、油轮解脱时FPSO限位及潜水支持、坞内换板、拖航指导、油轮回接等环节的全过程参与,经过遴选推荐、HSEQ业绩审查、投票评选等环节脱颖而出,成为10家获奖单位之一。 通过2018年FPSO坞修项目的深度参与,公司进一步锻炼了系泊提油、潜水工程、机务修理三个业务板块集中服务同一项目的整合能力,也为依托专业技术优势晋级海油发展公司核心承包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11月1日,公司承担的《空气潜水系统设计通则和周期性检查要求》行业标准咨询会在京召开,来自交通运输救捞与水下工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航海安全标准化委员会、海军军医大学、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芜湖潜水装备厂和深圳华威近海船舶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听取了编写组对标准编写的情况说明,进一步了解标准制定的任务来源、目的、起草过程,依据和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一些规范性文件后,专家们对标准文稿进行了逐条逐句的评审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标准关于空气潜水系统中的通用/基本要求的提出弥补了实际操作中单个潜水设备的维护、管理界面的不足,规范了移动式、固定式、集成式潜水设备/系统的整体布置要求和通用安全要求,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认可。 经过评审,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同意通过该标准征求意见稿。评审小组的专家代表们建议以深圳市杉叶实业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为主要起草单位的编写组按照此次咨询会的修改意见完善标准内容,尽快完成并提交该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的修改。
10月16日,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在上海召开。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李建波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部机关有关司局和上海市交通委有关负责同志,来自部救捞系统及所属单位、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20余家单位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会议。 公司董事长张辉在会上被授予“救捞科技创新先锋”荣誉称号,并作为先进个人代表做了《我的科技创新成长之路》的演讲。张辉同志围绕“我是谁”、“我做了哪些事”、“我的科技创新故事”三个主题展开,总结回顾了个人成长以及科技创新同公司生产经营的融合与促
九月的南海,秋台风频仍。今年23号台风“百里嘉”前脚在9月13日刚上岸,第22号台风“山竹”后脚就强势跟上。中央气象台13日10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山竹”的中心8点钟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约112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预计将于15日中午前后移入南海东北部海面,然后逐渐向广东西部到海南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并可能于16日晚上在上述沿海登陆(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范围广、强度大、破坏力超强的“山竹”极有可能成为新晋“风王”,整个环流几乎覆盖了南海。 为此,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提前组织防台、避台工作,各海上油气田有序进行生产关停,设备绑扎、固定,3300多名海上作业人员已全部安全撤离,自航避台的“南海发现”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与“南海盛开”号储油轮也已按计划抵达西沙群岛附近。然而,时间就是产量、效率就是贡献,台风过后如何在第一时间安全恢复生产,尤其是“南海盛开”号是中海油焦点中的焦点;另一方面,强台风期间海区内船舶及海上设施的安全也要考虑,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自身要勇担社会责任。 9月13日13时,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下达立即开展“南海盛开”号台风后应急回接保障准备的指令,要求在台风“山竹”到来之前做好潜水资源及支持船舶的战备,潜水支持船最晚应于9月14日晚搭载潜水装备离港前往锚地:台风期间应急值班待命,“山竹”走后第一时间出海。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立即协调善打硬仗的优质应急资源,要求杉叶公司第一时间启动潜水设备装载“华铭”轮的准备工作。 9月13日13时45分,公司潜水队伍在深圳蛇口集结完毕,驱车前往惠州物流基地码头。 13日15时20分,公司设备海事绑扎队伍在惠州物流基地集结待命。 13日15时40分,“华铭”轮抵达惠州基地码头9号泊位,海事绑扎队伍登船按图施工,开始潜水设备安装底座的吊装及焊接工作。 13日19时00分,设备安装底座完成焊接,潜水设备开始逐一吊装上船,潜水门架、吊放系统气源箱、潜水减压舱、减压舱气源箱、变频变压器等大型集装箱等吊至“华铭”甲板。 13日23时00分,潜水设备全部吊装完毕。海事绑扎作业人员将集装箱按图定位置逐一焊接固定。 14日凌晨3时25分,潜水设备海事绑扎固定工作完成,设备连接调试工作开始;同时潜水队伍负责人员对设备例行安全自查。 14日8时45分,“华铭”泊位转移,第三方检测人员上船对潜水设备装船后进行焊接后的无损检测及门架吊重试验。 14日11时30分,潜水资源装船工作全部完成,“华铭”轮整装待发,等待出海指令。 本次备战台风后复产的应急资源调配准备,未雨绸缪、行动迅速、保障有序,凝聚了担当精神,锻炼了应急队伍,充分履行了上级单位上海打捞局“勇担社会责任、服务海洋经济”的神圣使命,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了全力保障国家油气增储上产的决心和能力。
9月13日,公司在深圳蛇口召开阶段性年度安全先进表彰会,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代表和公司管理层共同为2018年度前三季度奋战在一线的水下作业和油轮拖艉员工颁发荣誉证书。 自3月以来,水下工程部顶着工作量集中、作业面广、技术要求高、作业海况恶劣等诸多压力,统筹安排、艰苦奋战、平稳推进,先后转战南海东部恩平、流花、番禺、西江、陆丰、惠州、白云等油气田,既完成了“海洋石油115”水下封堵和“南海胜利”、“海洋石油111”解脱和回接等重大会战,又迂回穿插其它油气田解决了“南海盛开”台风后单点回接等应急难题,部分员工已累计出海作业超过180天,辛苦努力、付出良多。 海事服务部拖艉拖航小组亦有不俗表现,全过程参与了“南海胜利”和“海洋石油111”两艘FPSO计划准备、解脱、拖航、返航和回接,尤其在是“南海胜利”号回接作业中,作业精准度要求高、海况极端恶劣、社会关注度广,为两艘油轮提前回接和番禺、流花油田提前复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业主代表和公司管理层在会上勉励大家珍惜荣誉、再创佳绩,在下一阶段的水下施工中继续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取得新的安全业绩。
在公司水下安装组、拖航拖艉组的艰苦努力下,海上现场面对极端恶劣海况、工序复杂、乱流频发等重重困难,职业精神彰显、奉献热情高涨,FPSO“南海胜利”号10条锚腿、3条柔性立管成功回接,流花油田已在8月23日8时提前安全恢复生产。 “南海胜利”号解脱、坞修和回接项目比原计划提前70天完成,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全力保障油气增储上产的指示精神,得到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高度肯定,杉叶公司为能参与其中和贡献力量倍感荣耀。
7月30日,“海洋石油111”成功恢复生产,中海油宣布番禺油田FPSO坞修项目顺利完工、油田提前复产。消息传回公司,“海洋石油111”机修项目组骨干钱国建、朱龙威等同事倍感自豪。 FPSO“海洋石油111”自2003年服役于南海东部番禺油田,连续15年里为番禺油田稳产高产做出重要贡献。为长远保证海上设施安全和合规运转,中海油在本年度启动该FPSO的干坞修理工作,公司机修部承担了进厂坞修期间的左右主发电机房、左变压房和MCC房外墙腐蚀严重区域的钢板更换业务。该项目钢板更换总量约900平方米,还包括换板区域内墙装饰板、保温棉等约950平方米的拆装更换,合同总工期为60天,在工作量、工作内容和履约时间上对长期仅专注于内部船舶航修保障的机修部来说都挑战性很大。 凡事预则立,机修部张毅经理早在油轮解脱前就组织技术骨干数次出海进行现场调研及施工筹划准备;4月25日,机修部项目组进驻文冲船坞,提前准备和布置施工预制场地;4月29日油轮进厂,项目组立即上船对施工项目及区域进行复核,并迅速与业主方沟通明确相关施工方案以及变更工程范围,确认船舶的施工重大节点情况,以详细的施工计划保证各节点工作顺利开展。 具体施工组织上,项目组充分考虑了五、六月间华南的多雨季节将给本就周期短、任务重的现场叠加困难,果断采取施工人员“白+黑”两班倒、无缝衔接的作业模式,效率和周期上保证跟上业主总体坞修节点要求,保质保量、且比原计划提前7天完成了既定作业任务。 作为一支长期服务于内部船舶航次修理保障的队伍,“海洋石油111”厂修项目的成功实施锤炼了公司机修队伍的施工组织能力,首次与公司拖航组、潜水组同台并肩服务油轮坞修,大大增强了公司拓展海上油田设施修理业务的信心。
7月23日,中海石油深水工程建设中心、海油工程深圳水下公司、华威公司、中海辉固、杉叶公司等各方在“海洋石油291”上召开了 "‘南海胜利'号FPSO系泊锚腿更换项目阶段性工作总结暨安全表彰会",业主和总包方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公司在FPSO艏向控制、拖航支持环节对安全作业的优秀把控,也肯定了公司潜水作业方面多年来在大型锚系项目中的技术贡献和辛勤付出。 公司系泊船长王浩明、潜水项目经理徐进在会上受到表彰。
6月27日,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和西江油田作业区一行莅临“海洋石油115”水下特检作业现场,在潜水支持船“华财轮”上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和作业指导,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国第17个安全生产月的“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主题。 “海洋石油115”是一艘服役于西江油田的浮式储油轮,为配合舱内阀门拆检作业,杉叶公司需进行海底门的封堵工作;由于受2017年“南海盛开”机舱进水事故影响,业主单位上上下下对水下封堵作业提出严格要求,该项作业是杉叶在南海东部同时开展的四个潜水项目之中的业主关注焦点。为有效控制作业风险,项目前期施工设计阶段杉叶公司会同工程建设中心、西江作业区等相关单位制定了采用专用封堵工具进行双重封堵(部分区域采用三重封堵)的技术方案。在反复讨论、论证封堵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可靠性的同时,各方还明确了现场施工过程中潜水作业队、FPSO及DSV的沟通渠道和方式、隔离要求以及关键节点确认程序,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控制作业风险,使项目残余风险降低至ALARP(最低合理可行)的水平。 水下封堵作业直接关系着潜水员生命安全和油轮生产安全,本次检查工作围绕施工方案、现场风险分析、工作许可证制度、应急反应等方面的实际执行情况展开,检查组肯定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作业风险控制水平,特别是本项目首创的关键节点确认程序,值得在南海东部海域推广。同时,检查组也指出了项目现场在文件记录、现场标识、钢丝绳保养方式上需进一步改进优化。检查组还在现场防暑降温方面对潜水作业人员关怀有加。 “只有秉持生命至上的理念才能实现安全发展”,项目经理向朝华说。目前作业现场已经对照安全检查要求逐一完成整改。
根据标准化工作安排,《空气潜水设备的设计和周期性检验要求》行业标准(草案)研讨会6月2日召开,公司作为主要编写单位汇报了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来自交通运输救捞与水下工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航海安全标准化委员会、海军军医大学、上海打捞局、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潜水装备厂和深圳华威公司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