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主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术有限公司的安排下,我司项目经理徐进等一行7人与海工代表、合众近海建设代表在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南油码头对运抵国内的文昌油田FPSO“南海奋进”号STP 9组新锚缆进行了考察、测量和技术交流活动,为文昌油田FPSO南海奋进锚缆更换项目启动的海上试安装活动和2014年即将正式开展海上安装作业提供数据信息支持,力争为业主提供一流水下工程服务。(水下工程部 供稿)
2013年12月31日上午,我司邀请了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和广东省劳动技能鉴定中心的两位专家给我司员工进行了工伤保险和职业安全卫生专项知识培训,共有40余人参加,两位专家讲解的很专业,大家听得也很认真,经过此次专项培训,提高了大家对工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认知能力和防控能力。
根据我司安全工作计划安排,定于2013年年底完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2001版转为2011版的转版工作,为了满足要求,计划于12月12日开展转版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为14日的外部审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12月14日,CCSC委派两名审核员对我司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2001版转版为2011版的外部审核,审核员通过查看文件资料、询问等方式对我司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审核员一致认为我司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达到了持续改进,顺利通过了审查,同意我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2001版转版为2011版。
在2013年12月12日召开的CACT承包商QHSE末次会议上,我司获得CACT颁发的优秀HSE业绩奖,我司已连续多年获此殊誉,也充分说明CACT对我司QHSE工作的肯定。
2013年12月3日,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在芜湖主持召开了交通运输部标准、计量及质量研究项目“潜水及水下作业入出水系统标准化研究研究成果评审会。该项目是我司联合芜湖潜水装备厂的部级研究课题,该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潜水及水下作业入出水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行业需求情况,找出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解决差距的应对措施。在结合我国国情并考虑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前提下,构建了潜水及水下作业入出水标准体系框架,完成了《潜水吊笼》和《潜水及水下作业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两个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她对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减少潜水疾病和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3年11月22日,一年一度的提油安全研讨会在惠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协调部主办,杉叶公司协办。 会议邀请了与提油业务密切相关的海油销售公司的领导、深圳分公司各作业区的负责人、负责原油运输的中海油运和北海船务、提供辅助的华威公司以及蛇口商检局原油科的相关负责人。 会上,各参与单位均作了精彩发言,大家对2012年和2013年前三个季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做了总结,对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提升今后的工作做了展望。 本次会议,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协调部还对本年度安全工作完成出色的船舶进行了颁奖,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更安全、更优质地完成中海油的各项生产任务。 最后杉叶公司的张辉总经理提出了把提油安全研讨会上升行业规模,使得南海的提油作业单位和渤海以及北部湾的同行们坐在一起交流,让整个中国的海洋提油作业走向更安全、更环保的发展方向。
2013年11月14日,在公司513会议室召开了第三季度安全会议,公司安委会主任张辉及其他成员,以及在深员工共计47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总工程师肖晓凌主持。 会议主要对公司第三季度的安全工作做了总结,对第四季度的安全工作做了安排,并对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和大家进行了分享。 最后,安委会主任张辉对潜水及水下作业入出水系统标准化研究项目进行了介绍。
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已经过五年发展,今年理事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成立了第二届理事会。我司总经理张辉在第一届理事会上被聘为唯一一位技术顾问,日前在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上又被聘为第二届顾问,他将继续为协会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咨询。
由我司主持,联合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南通大学和深圳市人民医院制定的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潜水员潜水后飞行要求》日前在安徽芜湖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专家审核,不久将颁布实施。该标准在收集、整理和归纳国内外潜水员潜水后安全搭乘飞行器的各种标准和指南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潜水后安全飞行标准或指南体系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各国潜水后飞行标准或指南、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考虑并参考国际上比较通用而且实际使用方便的标准,并考虑中国潜水行业目前的实际操作情况。在考虑减少潜水员因飞行而罹患减压病风险的同时,还要考虑减少飞行前不必要的时间耽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我国标准《潜水员潜水后飞行要求》。该标准对两种飞行(直升机与客机)高度、不同潜水种类以及是否出现减压病等情况分别进行了规定,提出了最短的飞行前地面间隔时间建议,并对紧急情况下的飞行和飞行途中出现减压病时的应对提出了补充说明与处理建议,同时对使用该标准提出了一些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