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日,公司牵头编制的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近海作业潜水工作母船的技术要求和选择指导》在上海召开(送审稿)专家预审会。交通运输救捞与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交通运输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术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船舶工业第708研究所、深圳华威近海船舶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9月14日,公司邀请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魏磊杰博士做了题为《如何理解当下复杂之中国》的时事讲座。 魏博士从当前体制、社会困境、社会思潮和边疆治理四个维度展开思路,论及一系列时事热点问题,并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分享了自身见解,既引领公司员工在日常的专业技术、业务市场之外开拓了时政视野,也丰富了大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深刻内涵的理解。
“南海盛开”应急作业获中海油表彰
为普及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海事社会认知度,“海事开放日”——市民观摩2017年度深圳海上综合应急演练活动于6月29日上午在大鹏湾水域成功举行。此次活动作为年度海上综合应急演练的重要环节,由深圳海事局局统一组织调度,我司和深圳华威近海船舶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应急力量参与其中。 演练模拟深圳东部大鹏湾海域一艘载有观光游客的客船与装载1000吨的油船“相撞”,客船上3名人员落水,部分旅客受伤,油船管路破损,少量货油泄漏,深圳海事局组织十余家单位展开紧急救助及海洋清污等。此次演联共有急救和空中转运、落水人员搜救、海上溢油处置、海上消防、船体探摸等5个科目,杉叶公司主要负责失事油轮的船体水下探摸任务,并参与了伤员空中转运科目。整个演练共有14家单位的21艘船艇、1架直升机、2辆救护车、30名海上志愿者及250余名参演人员参加了救助演练,实现了海陆空三方联动,海上救援、空中搜救和陆上医疗安置的无缝衔接,最大程度上模拟了海上救援实况,来自深圳市盐田区政府、大鹏新区政府等相关领导以及70余名市民乘船全程观摩。
4月13日,交通运输救捞与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安徽芜湖组织召开行业标准《近海作业潜水工作母船的技术要求和选择指导》(征求意见稿)专家审查会。交通运输救捞与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交通运输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船级社、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深圳华威近海船舶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救捞装备研发中心和深圳市杉叶实业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深圳市杉叶实业有限公司课题组汇报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与会专家和代表对此进行了详细审阅和讨论,认为标准的研制对规范我国近海潜水作业支持船的选择、提高我国潜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与会领导和专家也对课题组的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专业性的要求和建议。
3月21日,公司在深圳蛇口召开了二〇一七年一次股东/董事会会议,来自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华威近海船舶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和杉叶管理层共13人与会。 会议由张辉董事长主持,谭家翔、蒋志华代表股东单位先后做了重要发言。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财务报告和利润分配方案等议案。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业务拓展,继2016年成功更换FPSO海洋石油111吊点作业小平台后,油轮小舱盖、机舱楼梯和海底门维修工程等海上油田项目订单接踵而至,公司机修业务下海啦! 机务修理部前身是上海打捞局服务中心下属的深圳赤湾基地,曾经一度挂靠母公司华威公司管理,主要为南海东部油田服务的船舶提供航次修理服务。2012年,为贯彻上海打捞局属地化管理要求和继续有力保障航修任务,服务中心赤湾基地整体划转至杉叶公司并设立机务修理部,主要承担南海东部油田船舶24小时的全天候航次修理任务,也为海洋工程公司提供潜水和ROV装备在工作母船上的安装、固定和拆卸服务,工作范围局限于港内。 面对低油价寒冬下的船舶航修业务和海洋工程项目数量下滑,公司管理层坚持问题导向:机修业务能不能由港入海、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多方努力,2016年的海洋石油111小平台更换终于实现了破冰成功,且在作业中创新性的运用预制专用工具进行舷外施工,在缩短了现场准备和施工时间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作业风险,还保证和策应了施工期间公司提油作业照常进行。消除安全隐患后的崭新小平台吸引到了出海巡查的业主领导目光,领导主动发问杉叶机修还能不能干点别的。循着这条商机和之前的施工经验,公司在2017年初成功争取到了新的项目订单,项目人员撸起袖子加油干,正奋战在番禺油田一线。
经过方案运筹、资料申报、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公司荣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两高”资质。 公司长期倡导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企业,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氛围浓厚,技术钻研和革新探索员工参与度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20余项国家和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研制,出版多部专业技术论著,翻译和引进多部国际行业技术规范并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采纳和推广,于2007年和2013年两度荣获中国航海科学技术奖。 近年来,公司进一步鼓励科技研发、释放创新能力,以水下大型锚缆轴销液压拆装工具为代表的多个国家专利、以AIS提油监控软件为代表的系列软件著作权等成果不断涌现,空气潜水医学保障和潜水工作母船选择行业标准研制项目接连启动,圆筒型FPSO外输可行性研究项目先后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科技部成功立项,正是依托这些创新成果,本次“两高”资质申请工作才得以一举成功。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珍惜荣誉、擦亮资质,一方面将智力成果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深入发掘和对接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扶持、补贴政策,从而助力公司以实际行动响应上海打捞更深、更远、更强的愿景理念,更深处耕耘业务、更长远谋划发展、更强化专业服务能力!
从日前召开的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专题会议上获悉,公司申报的“AIS提油监控软件”和“浑水中海管带压开孔水下安装技术”两个项目双双荣获技术开发类二等奖。